距离 上一次的总结 似乎又过去了一年,而距离毕业离开校园,也已经五年了。
好久不见,那就随便唠唠近况吧。
可每次提笔更新下近况,想写点自己的生活,总觉千头万绪,真落到字句上,反而不知从何说起了。
1 “雨和卡布奇诺”
北京的夏天总在下雨。淅淅沥沥、没完没了的雨,偶尔钻出云层的阳光,拼成了这个夏天淡淡的背景。
工作之后,好像就很难再喜欢雨天。低气压和少光照容易让人心情低落不说,关键是影响通勤。北京这座城,似乎也不太擅长应对连绵的雨天——要么堵车,要么湿鞋,小电驴更是彻底骑不了。所幸龙王还算懂事,雨总爱趁夜深人静时呼呼落下,到了通勤时分,反而收敛许多。
最近换了工区,再不能骑小电驴几分钟飙到公司,得往地铁站赶,穿过长长的通道才到得了。起床更早了,通勤更长了,倒意外多了些看书、听歌、发呆思考的时间。微信读书打卡不知不觉攒了好几个 21 天——这么看,好像也不算全是坏事。
嗯,这个夏天大概就是这样,很难说顺利,却总透出些不幸中的万幸。
2 “我还是没有答案”
7 月 1 号那天,我看着系统自动生成的工作五周年海报,坐在电脑前发了很久的呆。
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所有我曾想象过的"未来"。
记得刚毕业时,我总以为三年、抑或五年后的自己,一定会变得很不一样:应该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应该已经实现了某些梦想,应该已经成为了一个更加成熟、更笃定的人。
可现实是,那些在毕业时热烈期盼自己能有个答案的问题,有些虽然已经稀里糊涂地交了卷,但大多数,我依然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我仍然会在深夜里思考意义,仍然会在工作中质疑自己的选择与判断,仍然有时会淹没在压力中不知所措,仍然会在看到同龄人的成就时感到一丝焦虑,和五年前,似乎依旧没有什么不同。
有时候我还是会想,是不是自己走得不够快、不够远,是不是还不够努力,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转折点。
但更多时候,我已经学会接受这种没有答案的状态——也许人生本来就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填空题,而是一篇需要自己不断书写的开放式作文。
3 “或许寻找本身就是答案”
今年最大的变数,是误打误撞考上了清华的 MBA。
说实话,直到亲手支付了 20 万的学费,坐在开学典礼的现场的那刻,我依然有些恍惚。
或许多亏了改革后的“先考后面”新规,让我有机会走进面试现场;或许也要感谢今年有些意外的考题,反倒让我瞎猫碰上死耗子。面试那天穿上一身大人似的西装,努力展现成熟稳重的模样,却在临出发时差点找不到身份证,紧张得手忙脚乱。总之,感谢命运安排的这场录取,为接下来的人生带来了全新的课题。
也正是这个夏天,忽然对“只争朝夕”有了实感——或许是和年长些的朋友聊天时,听出了下个人生阶段的另一些身不由己;或许是怕现在这种孤独却自由的日子悄悄溜走;又或许是即将入学,眼看着要进入工作日加班、周末上课的连轴转生活,莫名生出一种“最后狂欢”般的紧迫感。
于是最近的每周都被填得满满当当,忙碌而充实。
学校这边还没开学,却已经被提前的先修课程、校园活动和校友分享占满;
项目上虽然偶有摆烂,倒也还算有点进展:南哪课表迈入了持续运营的第 8 年和第 15 个学期;鸽了一年之后,新个人主页终于发出了 正式介绍,接手并用 AI 重写了新项目 心花日记;还有一些正在进行中的尝试,最终能不能顺利发布,或许,就看缘分了。
这个夏天我也没少出门:去蹭了无人机展、去了 WAIC、WRC 感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当了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志愿者(硅基大人,this way ✋😭🤚);也逛了航博、铁博、影博这种不少博物馆。随手拍的照片放在了 小红书 上,发文平台喜+1😄
重新捡起了运动,回健身房开始锻炼,成功做出人生中第一个引体向上;偶尔也趁着难得的晴天走出家门跑跑步;还鼓起勇气走出舒适区学游泳——不得不说,第一次将头沉入水下的瞬间,外界的喧嚣突然消失,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和水流的触感,这种感觉还挺神奇的,我大概会记很久。
也重新开始弹了钢琴,练了一直想弹的《心拍数♯0822》。以前总想着,要在某个特别的 0822,把这首歌当作一份礼物,去见证一段感情。可偏偏每次这么想时,那段感情总撑不到下一个 0822。反倒是这首歌,在我一次又一次跌撞时,用像心跳的节奏提醒着我:我的身体、我的心脏、我自己,都还在好好陪着自己,还能继续往前走。在这个夏天,我终于又一次坐在钢琴前,与这段旋律重逢。
回过头看,我还挺享受这些在世俗标准之外"瞎折腾"的时刻。它们可能不会直接带来升职加薪,也不会让我更快找到人生的答案,但却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而立体。有时候我会想,也许寻找本身,就是一种答案。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到达某个终点,而在于沿途的风景和感受。
找不到答案也没关系,或许寻找本身,就是答案。
4 “致那遥远未知的未来”
站在人生的又一个𰻞字路口,我依然看不清未来的模样。但比起五年前的迷茫与焦虑,现在的我,多了一份坦然与接纳。我不再执着于寻找那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开始享受探索的过程本身。
所以,为什么忽然想写这些?或许是因为 MBA 即将开学,眼看就要回到校园,再赴一场盛夏。
我不确定此刻的热忱能否持续,不知道这些“折腾”是否终究只是三分钟热度——但我希望能将这些记录下来,在未来那些或许会迷茫、或许会疲惫的时刻,还能记得此刻的状态,记得这份依然愿意尝试、仍然敢于投入的初心。
但话说回来,三分钟热度又如何呢?
有三分钟的热度,那就去燃烧三分钟。至少那三分钟,我们是真正活过的。
而无数个这样的三分钟连接起来,便已足够为这世界献上一场独一无二的、属于你我自己的烟火秀。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知乎回答:「为什么大家都说人生的容错率大到无法想象?」
你的本质是一只智人。
你今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主线目标只有一个:想办法找一个不会流失热量的栖息地,然后每天搞到 2000 大卡的热量进账。
剩下都是你自己探索的支线。
原来我们本可以更轻松地活着,原来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那些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也不过是在「优秀线之上」的上下波动罢了。
所以我把这些文字写下来,送给你,更赠与过去的自己与未来的我。愿她在某一个你需要回响、需要一点微光的时刻,能安静地陪伴你,像老朋友那样轻轻说一句:没关系,走下去就好。
「ただ生きていることにありがとう」
「仅仅是为了活着这件事,而说声谢谢吧」
已有 4 条评论
加油|´・ω・) ノ
很羡慕你的成就,你的履历在我这样平凡的人眼中非常耀眼。有追求的人不断攀登一座座大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你的文章让我更清楚自己向往什么,并愿意为之努力。共勉!
加油!!!
ヾ(≧∇≦*)ゝΨ(一∀一)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