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7 | 读书笔记 | 4805 浏览 | 3 赞 | 1 条评论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1950 天前,最后修改于 1950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AI摘要:《未来简史》探讨了人类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书中提到,人类通过虚构的目标实现大规模合作,但随着科学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产生分裂。作者认为,未来信仰变革可能从“向内听听自己怎么说”变成“去问问算法怎么说”。书中提出了关于生物、生命、智能和意识的哲学性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作者还讨论了理性与科技的边界,以及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Powered by AISummary and MoonShot KimiChat.

断断续续隔了好长时间终于读完了《人类简史》这本书 唉 感觉近些日子读书变得费劲了 另外懒癌作祟也使得读书笔记的产出变得愈发费事,不过还是希望能在 19 岁的尾巴把坑填完吧!

回顾一下《未来简史》的目录吧

  • 一 人类的新议题

    • 1 智人征服世界
    • 2 人类世
    • 3 人类的特殊之处
  • 二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 4 说书人
    • 5 一对冤家
    • 6 与“现代”的契约
    • 7 人文主义革命
  • 三 智人失去控制权

    • 8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 9 大分离
    • 10 意识的海洋
    • 11 信数据得永生

说是未来简史,不过只有第三部分是在真正意义上探讨未来,更多则是通过回顾,似乎是希望能得到关于未来的启示。

总的来说,作者的观点在我看来是一种“理性消极主义”,是一种建立在理科与科学事实基础上的看似理性的对未来的预测。其中的有些观点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但如果尽信这本书而没有自己的判断的话,也是十分愚蠢的。

第一部分

在第一章,作者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的确是在经历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对于只有最多百余年生命的我们来说也许有些事情是从出生开始就习以为常的,但事实上这些事情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确是头一次,比如不必直面饥荒饥饿与瘟疫,不必完全依靠老天吃饭。可以说我们今天所担心的很多问题,颇有一些“吃饱了撑的慌”的感觉。

由于抗生素,医学与生物学的迅速发展21世纪的科学吗,我们得以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上迅速上爬,自由权和获得幸福的权利成为我们愈发看重的权利。而随之而来的我们也发现,人的很多情绪事实上也是由生化所控制的,这也就导致通过生化刺激得到快乐,精神类毒品与药品泛滥的现象成为一大问题。

而随着人类对自身愈发了解,也就愈发会发现其实人类也“不过如此”,会通过各种方法为人类进行体力和脑力上的强化,而从而使得科技的列车越驶越快,谁都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失速。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作者则跳出人类的视角,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试图探寻,为什么最终是人类目前掌管着地球。得出的结论主要是人类可以以一种更高的维度审视生命,甚至得出了“生物就是算法”的结论,将所说的对生命的敬畏拉下神坛。

其实作者在这章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正是由于人类的将生物“物化”的思想才导致了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至少看起来)更加了解我们自身与生命,从而更好地进行操控,但这同时也导致了可能的技术失控。至于这种观点该如何评价,我们可以等全书分析完后再给出看法。

第二部分

作者再最开始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在一起可以合作,可以以一个大规模的组织共同向“目标”迈进,并不断扩宽自己的边界呢?作者认为往往是一些虚构的目标构成了让人类最终选择合作的动力:无论是古时的神,法老,还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银行。

但唯一的不同是现代人所信仰的虚构的东西——比如科学——是一种事实上的有效,而非单纯的“信仰”与玄学。以现代性为名,我们从之前宗教色彩的“伟大计划”中脱离出来,变成了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自己注重自己感受的生活,以一种放弃整体的方式实现了个体的意义。通过让饼不断扩大的方式,以淡化分饼不均的问题——如果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日子,贫富差距又算得了什么呢?至少不会让我以命相搏。

之后作者探讨了伴随着科学主义一同成长起来的背后的思想转变——人文主义革命。总的来说,这场革命是从向外问“上帝认为这件事好不好”到向内问“我觉得这件事好不好”的转变。

但随着革命的深入,人文主义本身也产生了分裂:由于人文主义是的核心是“问自己的想法”,真正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界定“自己“的范围:自己?周围人?人类?还是所有有生命的生命体?并由此诞生了几个主要分支:

  • 自由主义者作为自由的化身,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对于自我的不同界定,而这个界定应当根据其个人内心想法的不同而改变,其本质也就是所说的“我”只是自己而已;
  • 社会人文主义则以社会整体作为那个“我”,以一种平等的思想对待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认为没有谁比谁的感觉更应被重视;
  • 进化人文主义则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并由此认为注定有些人是优于另一些人的,因此只有这部分优等生才是我们所说的应当尊重的人。

作者认为这三种人文主义分支的对抗与碰撞导致了 20 世纪的大战,冷战等碰撞。而随着冷战的结束,自由人文主义最终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思想。

而另一方面,作者也从对科技的推动角度对传统的宗教进行了批判。作者认为正是自由的思想使得科技能够如此地发展,使得我们可以解决很多我们之前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部分

接下来进入到可能是作者最希望表达的第三部分: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首先作者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什么是自由意志提出了质疑和挑战。随着我们愈发了解我们自身的生化结构,自由意志的信仰似乎也在崩塌。似乎我们不过是受自己头脑生化操控的,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自由意志。

作者举了很多的例子表明药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与情绪,我们如何观察到外部的电刺激对我们行为的影响,从而试图证明“我们只不过是被我们的生化环境所操控,根本不存在什么自由意识”的观点。

从而作者引出了我们看待事物的“一般方式”或者说是“标准模式”:锋终定律:即我们对于某件事情的体验,只取决于我们在整件事情中体验的最高点和体验的终点的平均。作者通过冷水实验和肠镜实验试图向我们证明:我们的意志无非是受一些较为简单的生化规律的解释。

如果并不存在所谓的自由意志,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作者因此所提出的问题。当自由意志与智能脱节,智能并非需要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之上,我们看来没有自由意志的机器也可以拥有超过我们的智能的时候,我们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在何处,或者说我们为什么需要自由意志,即使是自由意志与智能可能无关的情况下。

这也是这本书所提出的核心思考与疑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生命”这种形式,当智能也可以不依赖自由意志本身而建立起来,为什么还需要信仰所谓的“自由意志”。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认知颠覆便是:“智能”的东西不一定需要有“意识”了,甚至,抛去了“意识”的机器反而更加“智慧”。

于是在智慧与意识的取舍之中,可能我们更偏向于智慧。也就是说我们宁愿去使用无意识但有智慧的智能,也不愿用有意识但没那么强智慧的人类。这一次人类又感受到了自己被替代的危机。(上一次是工业革命)

于是作者借此窥见了下一次信仰变革:从“向内听听自己怎么说”变成“去问问算法怎么说”,从按照自己的感觉走转向按照算法的感觉走。自此我们的“君主”与“神”从我们的内心变成了无疑是的算法。并且从经济学上使得我们的社会效率最大化。

但更进一步的,如何将“智慧”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则有不同的方案:

  • 对于科技人文主义认为,我们应当用科技创造出“神人”,应当通过科技装备人类从而使得人类表现更好。(可能钢铁侠是这一派的领军人物吧2333)
  • 对于数据主义则认为,我们应当通过对数据的利用,使得AI利用数据,成为我们新的神和准绳。
  • 而对于邪教科技进化主义认为,应当通过生物科技的手段改造人类的基因,并通过进化与选择使得人类变得更好,emmm希特勒是这一派的领军人物,不过失败了而且这一教派也被列为不符合伦理的邪教。

我想把作者在本书结尾留给大家的三个问题分享给大家,这三个问题我认为都是十分有价值与思考意义的:

  1.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Extra

虽然也是第三章,但我认为这部分更像是对整个过去和未来的一个总结,于是我把它单列出来。

作者用“提高系统效率”的比方来将历史进程划为了以下四个阶段:

  1. 增加处理器的数量:从认知革命开始
  2. 增加处理器的种类:从农业革命开始
  3. 增加处理器的连接:始于大约5000年前
  4. 增加现有连接的流动自由度:始于工业革命

虽然这个划分看起来蛮科学,但其实我个人认为也不过是一个较为粗浅的划分 emmm 不过思路也是可以借鉴的,就是当一方面的扩张见顶的时候就会用另一方面的扩张来补充。

总之作者认为我们的下一步就是要加大现有连接的流动自由度,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连接到他所能连接的个体,让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自由流动并发挥其最大价值。

My Opinions

所以说了这么多,究竟我是怎么看待这本书的呢?

首先我认为,作者在这本书中将一种“理性消极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即“生物即算法,自由意识无用”的理论。但事实上这类问题事实上在哲学之中已经在更久之前被讨论过了,在怀疑主义的时期就已经有很多关于自由意志的讨论。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事实与科学上验证我们的想法。几千年前哲学家便做出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最小粒子的论断,但知道几千年后我们才得以“看见”真实的“最小粒子”。

其次就我的所知中,我倾向于认为这种理性是有边界的,也就是说有单纯的算法与无意识的机器所做不到的事情。思考一下自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与停机问题以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NP与P类问题的讨论,我倾向于认为这种理性,尤其计算机,算法背后所承载的逻辑理性之中是有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的。

而另一方面,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则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我们的“不可知”:例如不确定性原理,双缝干涉实验以及之后的延迟观测实验,似乎都证明了“有意识的测量”确实在对物理世界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这些似乎也指向了我们“无法了解全部”的一种不可知性。

所以我认为,随着之后的研究进行,我们也会渐渐发现理性与科技的的边界,也渐渐更能意识到我们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意识与智慧的分野到底在何处。随着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对于人类本身被替代的恐慌也就会逐渐减小。而这也是一个我们逐渐了解自己的过程。

说实话,我还挺期待的。

本文链接:https://idealclover.top/archives/567/

本作品由 idealclover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分支, emmm, 实验, 定理, 作者, 解释, 算法, 人类, 人文主义, 意志, 自由

3

只有一条评论 QAQ


  1. gix08
    gix08 回复

    gut

🤔关于我
翠翠 idealclover
Product Manager @ByteDance
南京大学 2016 级本科生
了解更多
🏠关于博客
基于 Typecho 博客框架
使用个人的 clover clover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