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 随便扯扯 | 34446 浏览 | 153 赞 | 46 条评论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1717 天前,最后修改于 1717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AI摘要:文章讨论了微信在中国互联网中的地位和影响,指出微信的封闭性可能导致互联网资源的割裂,形成信息孤岛。作者认为,互联网产品应承担引导数字化的责任,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限制用户的其他可能性。同时,文章提到互联网行业容易形成垄断,但垄断后的企业应如何对待竞争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最后,作者呼吁互联网应回归平等获取信息的初衷。

Powered by AISummary and MoonShot KimiChat.

本来想起的标题是《微信在毁掉中国互联网》。后来想想,这个事情其实也不能太怪腾讯和微信,如此抨击也有哗众取宠之嫌,于是也就作罢。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这篇文章 微信改版即将颠覆移动互联网 的触动。

说实话,看完这篇文章,我不寒而栗。

文章作者对微信所建立的“生态闭环”大加赞赏,甚至认为“微信内容生态就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而“微信会扶持长尾小号”等观点,俨然将微信看作是长尾小号的“救世主”。

在作者的期盼中,俨然已经将微信同移动互联网画上了等号。

可是,微信就真的能等同于“移动互联网”吗?


-1-


倘若真的有一天微信说要做 OS 手机操作系统,我不会有半点惊讶——因为现实就是,现在的我国,有很多人真的只需要一个微信,也只会看一个微信。

正如上面文章所提到的那样。既然微信什么都可以解决,那为什么不用微信呢?

可是,试图面面俱到的微信真的有那么好吗?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倘若有条件的同学将市面上几款主流的通讯软件想比对时,便会发现,动辄 100+M 的安装包,500-1000M 的运行时内存,无论怎么说都是令人感到十分夸张的;

而回复、引用、浏览、文件系统等方方面面,也难以让人说微信有多么令人称道。

哪怕是像暗黑模式这样的功能,微信也是在苹果“下架”的催促之下,才开始准备推进。而诸如个性主题等美观性功能,微信可能压根就没考虑过。

另一方面,微信对于第三方应用及接口的打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从 APP 中解包出的接口,还是经过魔改,有更多功能与更美观界面的自制包,甚至是使用网页版打包的客户端,一经发现便是7天甚至永久的封禁。

所说的“天下苦微信久矣”其实本质也是在直指微信的封闭性——可是让人无奈的一点便是,很多人不曾探出头来,甚至沉溺其中。

一种声音认为,正是这样简单的功能才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多数人并不会使用纷繁的功能,甚至也正是简洁使得微信在当年的社交大战中脱颖而出。

可是我的想法是,互联网产品一方面在顺应用户需求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引导数字化”的责任——去通过自己的产品,去向用户传达,怎样可以增强我们的效率,怎样可以利用互联网扩充我们的知识,怎样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我们数据的保障。

而不是在用户丢失手机后才发现之前的聊天记录根本找不回来,不是让用户手机没电时打开电脑登录微信看到扫描二维码时一脸绝望。

而微信也在解释——作为一款产品,其一直坚持的“克制”,说是为了考虑用户的感受,甚至用上了“如履薄冰”一词,认为一个不周到可能会使其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可是,按理来说,维持用户的最好方法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微信正在采取的方法则是限制用户的其他可能性。

推出一个新功能可能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以年计的讨论,但面对功能不同,有所新意的竞争产品时,则会毫不犹豫地亮出爪牙,不择一切手段地进行封杀,理由则是同样的“不合平台规定,违规诱导分享”。

如果说这是其一直所坚守的“克制”,那么当终有一天无论是面对竞争对手、抑或是自身陷入危机不得不急于变现、再或是为了推陈出新而强行推广,使得资本终于露出其锋利的爪牙之时,我们的武器准备好了吗?


-2-


一个现实便是,如今的中国互联网,正在越来越与“互联”无关。

我们可以把现如今的互联网分为“入口”与“内容”两部分。

“入口”类似与图书馆的检索目录,而“内容”则是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籍。当我们有所需求时,会利用目录进行检索,从而找到我们想看到的内容。

换个例子,如果说内容是运动场上的运动员,希望通过更高的质量来获得更好的成绩,为更多人所服务,那么入口便是运动场的裁判员,负责筛选出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也正是由于运动员与裁判员相互独立,使得裁判员不能偏袒与某一“球队”,不会出现例如把某平台的内容一直放在搜索前面的这样有失公平的行为。

但是问题是,自微信公众号生态始,这样的互相制约便被打破了。

1

这是微信公众号链接的 robots.txt,简单来说是用来告诉诸如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这个网站的哪部分是可以被爬取并展示的,哪部分是不应被爬取的。

而微信的这个 robots.txt,翻译成人话就是——所有搜索引擎都别想爬取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无论是在谷歌、必应还是说百度,都无法搜索到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原因。

或者换句话说。原本运营的好好的图书馆,微信抱着一大书架的书另起炉灶——图书馆的书少了,自然质量也就低了,微信却得以在自己的地盘赚的盆满钵满。

而其他内容平台看到这样的“商机”后,自然也会选择另起炉灶。无论是后来的小红书,还是今日头条,抑或阿里系的很多内容,同样无法被搜索到。

于是,国内的 APP 都在尝试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而这样的风气则始于微信将公众号内容封闭的那一刻。

去年的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曾给过我很深的触动与共鸣。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百度便死于国内互联网的日渐封闭。

图书馆中的书都被搬空了,怎么办——只能自己再印一些书,也就被迫有了百家号等等这样的生态,而百度搜索也日渐被吐槽为“百家号搜索”。

互联网解散了,网络世界的一座大图书馆被剥离成了一个又一个信息的孤岛。

而封闭的开始,便是微信公众号生态这样一个巨大的,独立于“互联网”之外的,微信内部的“互联网”。

如果微信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态,同时广泛吸纳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内容,形成自己的“扩展的互联网”,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可是在这方面,微信却将自己的搜一搜等生态入口,直直锁死在了自己的 APP 中。而这也加剧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割裂——终于我们看到,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愈发“不在互联”。


-3-


的确,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我们的感受来讲,互联网行业都天然容易形成垄断

在学习互联网相关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一直绕不开的一个词便是网络效应——例如对于知乎之类的内容平台,有更多的人,才会有更多的内容产出;而有更多的内容产出,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使得体量大、数据多的产品相比于数据小的产品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相比其他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公司更容易形成垄断的原因。

垄断本身没有错,或者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一个细分领域发展为垄断或寡头垄断模式模式,才标志着这个领域的真正成熟——无论是曾经的社交大战,千团大战,还是共享单车领域的烧钱大战,都是如此。

但是问题在于,垄断后的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垄断优势到何种程度

资本的野心无论在何处都是一样的,于是便格外需要政策与法律的枷锁。

于是也就有了美国对 Google、微软等企业一轮又一轮的调查,有了欧盟的 GDPR 条例以及动不动就开出的天价罚单。

然而对于我国的互联网巨头,却鲜有无论是对于数据获取还是对于垄断行为的限制

与之相反,在很多问题上却给予大公司以超公司待遇、动用政策力量扫除竞争对手——但在我看来,这已然是对垄断权利的一种滥用了。

依旧以微信为例。其国内的竞争对手,只要稍有名气便会被微信封杀。无论是当年直指社交领域的聊天宝、多闪、马桶MT,抑或是现在对其企业社交领域有所威胁的钉钉、飞书。而国外的竞争对手,例如t*gram、w*app、抑或l*ne等,都会被政策所不可描述。

巨头究竟应当如何对待竞争者?

是通过在产品上的精雕细琢,从用户体验上完爆未来的竞争者;抑或是通过巨额广告投入与分发渠道,从体量上压死未来的竞争者;还是通过封杀与强制的限制,摆对手一道?

究竟怎样的做法才是当初商业建立的初衷,怎样的做法是真实有利于用户与消费者的,也许你我会有答案。


-4-


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伯纳斯·李认为,互联网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赋予人们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

只是现如今的互联网,离平等,离互联,却已经越来越远了。

那个少年撼动了世界,却终究被世界所改造了。

本文链接:https://idealclover.top/archives/612/

本作品由 idealclover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文章, 微信, 网页, 文件, 链接, 产品, 知识, 平台, 网站, 作者, 公众, 客户端, 信息, 用户, 聊天, 手机, 知乎, app, 搜索, 搜索引擎, 百度, 互联网, 垄断, 内容, 生态

153

已有 46 条评论


  1. Rachel
    Rachel 回复

    微信把自家生态给搜狗了,然鹅搜狗搜出来的又是一堆shit

  2. Rachel
    Rachel 回复

    混迹虫部落时,看到站长的一句话感触蛮大的:搜索时“在顶层思想中要树立「搜索引擎的形态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意识。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搜索过程中做到不拘一格、多管齐下、触类旁通。”,感觉是作为韭菜目前应对互联网日益局域网化最好的方法了。

  3. 李毛毛
    李毛毛 回复

    能不能把鼠标指针的图片发给我呀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这里 的文章里有哦

  4. frank
    frank 回复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是这个w

  5. 二零
    二零 回复

    长尾效应的消失。博主说的很有理。夸微信的人讲得太夸张。微信没有技术上的大突破。它不创造新的东西,无法使人感到兴奋(最精彩的部分大多来自用户)。微信将原来就有的东西,搬进了由少数人占有的领土中,接着换着花样拦路要钱,仅此而已。我认为,少数人没有在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我觉得不应该过于偏向两方中的任何一方

      说微信的成功是怎样 balabala 出一套吹微信方法论的人其实没有意识到,微信本身也是站在了机遇一边才得以成功坐大,另一方面当年其收割用户的手段也确实很多来自于与 QQ 数据的打通以及摇一摇漂流瓶等擦边功能;

      而说微信一败涂地的人也没有意识到,驾驭一个十余亿人在使用的 APP 本身便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且不论各种各样版本导致的兼容性问题,光是服务器的实时承载与推送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其实微信本可以做的更开放一点,依托于更广泛意义上的“互联网生态”做到更多的事情,多少会让我有一点遗憾。

  6. 铅笔鸭 🐳
    铅笔鸭 🐳 回复

    深刻,宏观。互联网企业的本质还是商业机构呀,毕业论文在研究互联网企业和规划机构的数据合作,自那时就对该本质略有认知了。翠翠赞!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鸭子超棒!!一直都超仰慕鸭子~是鸭子忠实粉丝哦~//捂脸

      以后要一起加油!OωO

  7.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 回复

    优秀

  8. Oasis
    Oasis 回复

    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心里话,国内的“互联网”和国外差太远了,不只是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忙着独占,希望把用户圈在自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高度对立就是典型,他们不是试图走不同的定位,而是通过拉拢电商等主要流量入口,各自为家,以至于想花钱都得碰壁。就连普通用户层面的使用都受阻,更不要说去开放一些API去让第三方开发者发挥了。当然,也不是说国外的月亮一定圆,但是国内微信这样的应用霸占市场其实挺可惜的。(公众号还不错,不过只是因为微信巨大的流量毫无疑问可以吸引优质作者罢了)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对 emmm 给我感觉国内是在以流量为核心,流量在哪资本就在哪

      独占我觉得是没有镣铐的必然结果。微软与苹果都有过想独占的野心,后来都被罚金所制止。

      1. Oasis
        Oasis 回复

        gj管控的可能性我觉得很渺茫,毕竟这是“特色“的发展方式
        引用秦刚很久以前说过的一句话:
        ”至于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

  9. 陈大猫
    陈大猫 回复

    互联网下的苹果、安卓、微信……这些大企业为了利益,都在逐渐变成新时代的托拉斯。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所以还是期待能有镣铐去限制一下的w

  10. c0sMx
    c0sMx 回复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我其实也没有那么激进啦w

      主要会把这件事情的原因归于缺乏对垄断的监管上。因为自己也是产品经理所以知道对于一个十几亿人的 APP 来讲,改变本身就是很艰难的,但这并不是微信这么封闭的理由

      另一方面自己也是深知没办法去改变什么,所以只能做到独善其身这样子,和亲密的朋友间会尝试用 tg 这样

      逃离是不可能逃离的,毕竟用什么社交工具是周围人决定的而不是我们自身

      1. c0sMx
        c0sMx 回复

        TG 太好用了w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没有啦 > < 只是这篇文章看的人稍微多一点啦

        2.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是的 即使是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像 tg 这种不计较商业模式与利益的都是一股清流 2333~

          1. c0sMx
            c0sMx 回复

            看了Telegram的创立传记,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传奇。话说翠翠你博客热度噌噌涨得好快,酸了(这也许就是大佬。)

🤔关于我
翠翠 idealclover
Product Manager @ByteDance
南京大学 2016 级本科生
了解更多
🏠关于博客
基于 Typecho 博客框架
使用个人的 clover clover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