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摘要:文章讨论了微信在中国互联网中的地位和影响,指出微信的封闭性可能导致互联网资源的割裂,形成信息孤岛。作者认为,互联网产品应承担引导数字化的责任,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限制用户的其他可能性。同时,文章提到互联网行业容易形成垄断,但垄断后的企业应如何对待竞争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最后,作者呼吁互联网应回归平等获取信息的初衷。
Powered by AISummary and MoonShot KimiChat.
本来想起的标题是《微信在毁掉中国互联网》。后来想想,这个事情其实也不能太怪腾讯和微信,如此抨击也有哗众取宠之嫌,于是也就作罢。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这篇文章 微信改版即将颠覆移动互联网 的触动。
说实话,看完这篇文章,我不寒而栗。
文章作者对微信所建立的“生态闭环”大加赞赏,甚至认为“微信内容生态就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而“微信会扶持长尾小号”等观点,俨然将微信看作是长尾小号的“救世主”。
在作者的期盼中,俨然已经将微信同移动互联网画上了等号。
可是,微信就真的能等同于“移动互联网”吗?
-1-
倘若真的有一天微信说要做 OS 手机操作系统,我不会有半点惊讶——因为现实就是,现在的我国,有很多人真的只需要一个微信,也只会看一个微信。
正如上面文章所提到的那样。既然微信什么都可以解决,那为什么不用微信呢?
可是,试图面面俱到的微信真的有那么好吗?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倘若有条件的同学将市面上几款主流的通讯软件想比对时,便会发现,动辄 100+M 的安装包,500-1000M 的运行时内存,无论怎么说都是令人感到十分夸张的;
而回复、引用、浏览、文件系统等方方面面,也难以让人说微信有多么令人称道。
哪怕是像暗黑模式这样的功能,微信也是在苹果“下架”的催促之下,才开始准备推进。而诸如个性主题等美观性功能,微信可能压根就没考虑过。
另一方面,微信对于第三方应用及接口的打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从 APP 中解包出的接口,还是经过魔改,有更多功能与更美观界面的自制包,甚至是使用网页版打包的客户端,一经发现便是7天甚至永久的封禁。
所说的“天下苦微信久矣”其实本质也是在直指微信的封闭性——可是让人无奈的一点便是,很多人不曾探出头来,甚至沉溺其中。
一种声音认为,正是这样简单的功能才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多数人并不会使用纷繁的功能,甚至也正是简洁使得微信在当年的社交大战中脱颖而出。
可是我的想法是,互联网产品一方面在顺应用户需求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引导数字化”的责任——去通过自己的产品,去向用户传达,怎样可以增强我们的效率,怎样可以利用互联网扩充我们的知识,怎样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我们数据的保障。
而不是在用户丢失手机后才发现之前的聊天记录根本找不回来,不是让用户手机没电时打开电脑登录微信看到扫描二维码时一脸绝望。
而微信也在解释——作为一款产品,其一直坚持的“克制”,说是为了考虑用户的感受,甚至用上了“如履薄冰”一词,认为一个不周到可能会使其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可是,按理来说,维持用户的最好方法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微信正在采取的方法则是限制用户的其他可能性。
推出一个新功能可能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以年计的讨论,但面对功能不同,有所新意的竞争产品时,则会毫不犹豫地亮出爪牙,不择一切手段地进行封杀,理由则是同样的“不合平台规定,违规诱导分享”。
如果说这是其一直所坚守的“克制”,那么当终有一天无论是面对竞争对手、抑或是自身陷入危机不得不急于变现、再或是为了推陈出新而强行推广,使得资本终于露出其锋利的爪牙之时,我们的武器准备好了吗?
-2-
一个现实便是,如今的中国互联网,正在越来越与“互联”无关。
我们可以把现如今的互联网分为“入口”与“内容”两部分。
“入口”类似与图书馆的检索目录,而“内容”则是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籍。当我们有所需求时,会利用目录进行检索,从而找到我们想看到的内容。
换个例子,如果说内容是运动场上的运动员,希望通过更高的质量来获得更好的成绩,为更多人所服务,那么入口便是运动场的裁判员,负责筛选出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也正是由于运动员与裁判员相互独立,使得裁判员不能偏袒与某一“球队”,不会出现例如把某平台的内容一直放在搜索前面的这样有失公平的行为。
但是问题是,自微信公众号生态始,这样的互相制约便被打破了。
这是微信公众号链接的 robots.txt,简单来说是用来告诉诸如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这个网站的哪部分是可以被爬取并展示的,哪部分是不应被爬取的。
而微信的这个 robots.txt,翻译成人话就是——所有搜索引擎都别想爬取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无论是在谷歌、必应还是说百度,都无法搜索到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原因。
或者换句话说。原本运营的好好的图书馆,微信抱着一大书架的书另起炉灶——图书馆的书少了,自然质量也就低了,微信却得以在自己的地盘赚的盆满钵满。
而其他内容平台看到这样的“商机”后,自然也会选择另起炉灶。无论是后来的小红书,还是今日头条,抑或阿里系的很多内容,同样无法被搜索到。
于是,国内的 APP 都在尝试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而这样的风气则始于微信将公众号内容封闭的那一刻。
去年的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曾给过我很深的触动与共鸣。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百度便死于国内互联网的日渐封闭。
图书馆中的书都被搬空了,怎么办——只能自己再印一些书,也就被迫有了百家号等等这样的生态,而百度搜索也日渐被吐槽为“百家号搜索”。
互联网解散了,网络世界的一座大图书馆被剥离成了一个又一个信息的孤岛。
而封闭的开始,便是微信公众号生态这样一个巨大的,独立于“互联网”之外的,微信内部的“互联网”。
如果微信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态,同时广泛吸纳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内容,形成自己的“扩展的互联网”,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可是在这方面,微信却将自己的搜一搜等生态入口,直直锁死在了自己的 APP 中。而这也加剧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割裂——终于我们看到,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愈发“不在互联”。
-3-
的确,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我们的感受来讲,互联网行业都天然容易形成垄断
在学习互联网相关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一直绕不开的一个词便是网络效应——例如对于知乎之类的内容平台,有更多的人,才会有更多的内容产出;而有更多的内容产出,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使得体量大、数据多的产品相比于数据小的产品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相比其他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公司更容易形成垄断的原因。
垄断本身没有错,或者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一个细分领域发展为垄断或寡头垄断模式模式,才标志着这个领域的真正成熟——无论是曾经的社交大战,千团大战,还是共享单车领域的烧钱大战,都是如此。
但是问题在于,垄断后的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垄断优势到何种程度
资本的野心无论在何处都是一样的,于是便格外需要政策与法律的枷锁。
于是也就有了美国对 Google、微软等企业一轮又一轮的调查,有了欧盟的 GDPR 条例以及动不动就开出的天价罚单。
然而对于我国的互联网巨头,却鲜有无论是对于数据获取还是对于垄断行为的限制
与之相反,在很多问题上却给予大公司以超公司待遇、动用政策力量扫除竞争对手——但在我看来,这已然是对垄断权利的一种滥用了。
依旧以微信为例。其国内的竞争对手,只要稍有名气便会被微信封杀。无论是当年直指社交领域的聊天宝、多闪、马桶MT,抑或是现在对其企业社交领域有所威胁的钉钉、飞书。而国外的竞争对手,例如t*gram、w*app、抑或l*ne等,都会被政策所不可描述。
巨头究竟应当如何对待竞争者?
是通过在产品上的精雕细琢,从用户体验上完爆未来的竞争者;抑或是通过巨额广告投入与分发渠道,从体量上压死未来的竞争者;还是通过封杀与强制的限制,摆对手一道?
究竟怎样的做法才是当初商业建立的初衷,怎样的做法是真实有利于用户与消费者的,也许你我会有答案。
-4-
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伯纳斯·李认为,互联网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赋予人们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
只是现如今的互联网,离平等,离互联,却已经越来越远了。
那个少年撼动了世界,却终究被世界所改造了。
已有 46 条评论
苹果不也是这样搞的?
唔和苹果之间还有些区别
例如苹果就没有限制所有消息都去发 imessage,没有限制浏览器没办法打开其竞争对手的页面等等,并且陆续也在开放第三方的功能。其对于垄断的利用我认为还是在限度之内的。
主要问题其实就在于苹果本身在美国便可能有相关的镣铐。前段时间苹果因为电池问题官司输掉赔付了美国消费者5万美金,但这样的事情除了315之外在我国就较难发生。
就像本世纪初流行那种无所不包的巨型门户网站一样,现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做出来的应用也是类似的想法,希望囊括一切,因为流量和用户就等同于收益,往以后看,当人们对应用的要求越来越专门化,越来越精细,相必越来越多的人会将微信仅用作通信,因为微信终究只能提供有限的用户体验(说白了就是难用).微信还被拿来登录各种应用,因为这样确实省去了创建账户创建密码的麻烦,但是密码管理这种功能,和前面所说的一样,还是应该由专门的模块(例如操作系统的密码管理模块)来负责,而不是微信.总的来说吧,感觉微信是什么都想做,但是用户体验确实差,以后针对每个具体的需求,人们还是会选择用户体验最好的应用来实现,微信是跟不上的.
唔但是有两个问题
一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意识去使用专门的模块。一些人的想法是“既然微信也做了,而且也没那么烂,用微信也不错”。
二是其实应当对这种“什么都想做”的行为做一些限制与约束以提防垄断现象的发生,参照美国和欧盟的相关法律与官司。但是因为现在国内并没有这样的实质性行动,甚至为了政绩等原因还会形成利益共同体。所以很难说会有足够撼动其的竞争对手出现。
还不知道这种病态的循环会什么时候结束,BATZ 都在互相建墙,相反,如果都维护互联网环境,提升用户体验,都有蛋糕分不是更好么?
资本本性贪婪,蛋糕做得再大,资本也只会想着独吞,加上没有有效的监管和限制,以及百度等搜索引擎的不争气,信息孤岛的出现不可避免
想问下邮件是比博客晚一天发送吗?上一篇博客的邮件就是第二天才收到
是每天的晚上十点会发送一次邮件~
上次的博客是因为在十点之后发布~ 所以被延后到了第二天的十点~
哦哦,我还以为邮件推送出问题了。所以今天的也要到明天才能发送了,不过也没关系,毕竟我可是全方位“盯”(关注)着你的
好耶!~感谢支持~www
首赞哈哈
来啦!~